团学快讯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团学快讯 >> 正文

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| “扎”进非遗世界,解锁苗族扎染的奇妙密码

2025-02-12  点击:[]

作为“向日葵”志愿服务队的一员,我满怀热忱投身于“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”当中。2025年1月17日,我来到了重庆市武隆区浩口乡,目的是深入探索并助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苗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。

A1B2C

来到这里,团委向我们介绍了扎染技术产业发展与非遗传承情况,而蜡染也包括其中,相对于扎染,蜡染更易上手。我被其中的扎染和蜡染深深吸引,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更多的艺术成品。

C70B1

看到作品我大为震惊,深切感受到了苗族扎染的独特魅力,其中制作的围巾并排晾着,犹如一幅水墨画把我带入其中,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古风韵味。还有当地小朋友自己做的24节气团扇,个个做得精美无比,可爱至极。向介绍人询问一番才知道,原来这里的学校会对小朋友们每周开一次课来学习扎染和蜡染技术,真是从小就传承了非遗文化呀!

8130D

接下来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创立了自己的工坊,里面的作品更是美不胜收。有衣服、饰品、香囊……精美无比。

4FFE8

接着又拜访了扎染非遗技艺传承人,此刻她们做的是蜡染中的点蜡环节,在布上用铅笔画好图案后,把蜂蜡放在金属罐里融化,以铜刀蘸蜡,在布上精心作画。

8D84F

我们怀着好奇心,亲手尝试了蜡染。可是这也是一门精细活,看着传承人手轻轻一挥便能将蜡勾勒布上的图案,非常简单。实际我操作的时候真是“坎坷”。

E265E

通过这次活动,让我更加了解了家乡的非遗文化,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。这古老的扎染技艺,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,在岁月长河中静静流淌。每一幅扎染作品,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结晶,诉说着过去,也展望着未来。我将继续关注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,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贡献力量。



(供稿: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大数据2406班叶婷婷;指导教师:任丹丹)

上一条: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| 归乡赤子心,点亮社区梦

下一条: 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| 漆扇课程启新程,匠心技艺共传承

关闭

地址: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北区勤实楼

Copyright 2021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